2008年4月14日星期一

抺香鯨
抹香鯨Sperm Whale)係世界上最大既齒鯨亞目,亦都係所有鯨豚類中潛得最深、最久既品種,可能只有喙鯨科既兩種瓶鼻鯨(Bottlenose Whale)能夠同佢比。除咗過去被視為頭號目標既捕鯨時期以外,抹香鯨可能是大型鯨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赫曼·梅爾維爾(Herman Malvill)既經典名著「無比敵」(Moby Dick),書中果條神勇既大鯨「無比敵」就係一條抹香鯨。種名 macrocephalus 係源自希臘文,意為「大頭」。抹香鯨另外仲有一個名叫 catodon,同種異名既情況以前曾引發長期既爭論,目前似乎以 macrocephalus 為主流。

基本資料
同身體比較起嚟,抹香鯨既頭部顯得大得唔成比例,佢有動物界中最大既腦。成年雄鯨尤其明顯,最大可達全長的三分之一,外表大致呈方型。下顎狹窄而似棒狀,長度比上頷短,由側面看時不易察覺。身體中後段的皮膚表面通常有許多水平方向的摺皺,這點與其他鯨類平滑緊實的皮膚不同,肥胖個體的皮膚摺皺通常較不明顯。噴氣孔位於頭部前方且偏左,這是因為抹香鯨的頭骨在發育過程中會極嚴重地向左邊歪斜。背部相對於背鰭的位置有低矮的隆起,其後有一連串較小的突陵一路延伸至尾鰭,尾柄厚實。胸鰭短而寬闊,尖端渾圓,尾鰭呈三角形,邊緣筆直。抹香鯨的性別體型差異很大,成年雄鯨的身長通常比雌鯨長三分之一,體重可達雌鯨的二倍。下顎有二十至二十六對大而呈圓錐狀的牙齒,上顎的牙齒小而埋於牙齦中,或僅具牙槽。
抹香鯨外表呈深灰色,但在明亮的陽光下可能呈現棕褐色。上脣與下顎近舌頭部位為白色,在腹部與側腹處通常有不規則的白色區塊。

外型特徵
抹香鯨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不結冰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兩極都可發現牠們的踨跡,其中以深且富生產力的海域為最,此類抹香鯨常出沒的地區過去捕鯨者習慣稱之為「基地」(ground)。
成年雄鯨與雌鯨的分布情形有明顯的不同,雌鯨通常棲息於水深1,000公尺以上、緯度40度以內的海域 但在北太平洋可達北緯50度左右 ;雄鯨幼年時跟隨母親在熱帶海域生活,成長後會離群逐漸向較高緯度移動,體型越大、年齡越老的雄鯨,分布範圍也越偏高緯度,甚至會接近兩極浮冰地帶。雌鯨與未成年抹香鯨群通常會停留於1,000公里寬的區域內至少10年,而成年雄鯨移動情形寬廣的多。

分布

習性
因為抹香鯨的潛水時間很長,在海面上看到的機會不大,但其特殊的外形與噴氣使其不易與其他大型鯨類混淆。兩次下潛的間隔抹香鯨會在海面漂浮或緩慢游動,外觀上很像巨大的漂流木;左傾約45度的噴氣低矮而呈樹叢狀。經常有躍身擊浪鯨尾擊浪的動作。

海面行為
當抹香鯨下潛時,最明顯既徵兆係鯨尾揚升(fluking),牠們會將尾鰭高高舉起,然後垂直地往下沉降。已知抹香鯨最深可潛至海面下3,195公尺,閉氣時間達138分鐘,但平常的潛水遠小於此,一般會潛至400公尺深,時間約35分鐘,體型越大的雄鯨越能潛得更深、更久。

潛水
長期穩定的雌鯨群構成抹香鯨社會的核心單位,此類小群可達12頭成年雌鯨,並伴隨其雌性與年輕雄性後代。雄鯨約4至6歲大、最遲在21歲過後會脫離出生家族獨自行動,年輕雄鯨常組成所謂的「單身漢族群」(bachelor schools),參與者的體型與年齡多半相近,但個體間的聯繫不及上述的雌鯨群般緊密,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更加鬆散。身長達12至17公尺的年老雄鯨多半獨自在大洋中悠游,極少發現持續達1日以上的交流情形。整群的抹香鯨有時會在沙灘上擱淺

社會結構
由於成年雄鯨的頭部常會有嚴重的傷痕分布,有時會見到斷折的牙齒甚至是下顎,科學家認為個體間可能有激烈的爭鬥行為。不同的雌鯨群彼此遭遇時,似乎有藉著聲音來溝通連絡的情形。

社交行為
小說或電影裡常將抹香鯨描述成強壯威猛、會攻擊船隻的動物,但事實上抹香鯨面臨危險時,多半會選擇逃走。當抹香鯨意識到危機時,會將頭部探出水面浮窺,並緩慢地旋轉身體以看清周遭的情況,一旦確認有危險如虎鯨出沒時,牠們會很快地加速游離該海域或潛至深處,鯨群中只要有一頭逃走其他個體也會跟著行動。抹香鯨的泳速平均約為2至3節(1節相當於時速1.852公里),逃跑時的速度可能達7節,捕鯨時期曾有被追捕的抹香鯨以12節的速度狂奔的記錄。
有時候抹香鯨也會選擇反擊,文獻上關於捕鯨船遭抹香鯨攻擊甚至破壞的記錄所在多有。抹香鯨那龐大似鐵鎚的頭部與強而有力的尾部具有很大的破壞力,遭攻擊的船隻常有船壁被撞毀或遭鯨尾掀翻的情況,昔日的捕鯨小艇也曾有被盛怒的抹香鯨咬斷的記錄。

生殖
抹香鯨與部分鬚鯨一樣會有所謂的護衛行為,在一個雌鯨小群附近數公里處有時會發現有1至2頭成年雄鯨跟隨,可能在前方、側面或後方(情況很少)。原因可能跟爭取交配機會有關,不過當該雌鯨群遭遇危險時的確有提供保護的作用。
當雌鯨群面臨虎鯨威脅時,可能會擺出所謂的「車輪」圓陣,亦即成鯨圍成一個大圓,幼鯨被集中於圓心處保護,整體看來形似馬車的車輪。除了一般人容易想像的以頭朝向外敵的情況,尾部朝外的陣型也曾有發現記錄。

護衛與禦敵
一般認為抹香鯨主要在海底或附近區域覓食,以多種槍烏賊(squid)為主要食物。雌鯨主要捕食重量在0.1至10公斤左右的槍烏賊,但也包括體型極為龐大的獵物,如為人所熟知的大王烏賊(giant squid,或稱巨槍鰂)等;雄鯨同樣以槍烏賊為食,不過偏好獵物的體型通常更大,例如大王酸漿魷。曾經在一頭抹香鯨的胃中發現一隻尚保持完整,長12公尺、重達200公斤的大王魷魚。在抹香鯨的嘴邊與身上有時會有類似被抓傷的刮痕與圓形的吸盤印痕,推測可能是與這類大型獵物搏鬥時,由槍烏賊觸鬚所留下的傷痕,曾有發現直徑達十公分的吸盤印痕的記錄。另外抹香鯨也會捕食章魚烏賊和底棲性的魟、鯊魚,以及多種硬骨魚類,不過佔食物的比例不高。覓食時牠們常會吞下石頭、海綿海鞘等其他非食物的物體。不同於其他大型鯨類有明顯覓食期的劃分,抹香鯨終年皆會進食,估計每天要消耗相當於體重3%至3.5%重量的食物。

食啲乜
抹香鯨既聽覺相當靈敏,據說捕鯨時期的捕鯨者必須盡可能地保持安靜,才能夠接近在海面上休息的抹香鯨,即使是船槳敲擊小船所造成的音量都可能會驚動鯨群。抹香鯨最常發出的聲音是一連串的滴答聲(click),在不同狀況下記錄到的頻率會有所差異,科學家認為這可能跟回音定位(echolocation)與個體間的溝通有關。除了以回音定位來標定獵物,另有一說認為牠們會用聚焦的超音波來震昏獵物,不過目前還沒有足以支持的證據。

聽覺同發聲
在尚未現代化的捕鯨時期,抹香鯨是極為重要的捕捉對象,一方面是因為牠們有品質很好的鯨油與鯨腦油,另一方面也因為當時的船隻以帆船為主,追不上大型鬚鯨,所以游速較慢且死後會浮在水上的抹香鯨與露脊鯨便成為捕鯨者的頭號獵物。

抺香鯨 抹香鯨同人類
鯨腦油(spermaceti)又稱為鯨臘,係一種白色既臘狀物質,其名稱嚟自拉丁文spermaceti,意思分別係「精子精液」同「鯨」」,當初發現時被人誤以為係抹香鯨既精液。鯨腦油主要成分係十六酸鯨臘醇酯(分子式C15H31COOC16H33),熔點攝氏42至50度,不過鯨腦油既實際熔點接近或略高於抹香鯨既體溫。
鯨腦油儲存於抹香鯨頭部稱為「抹香鯨腦油器」(spermaceti organ)的腔室中,一頭抹香鯨的頭部可能含有1,000公升以上的鯨腦油。該器官與鯨腦油的功能目前還沒有確實的答案,一般認為抹香鯨會藉著增加局部血流量或吸入冰冷海水的方式,讓鯨腦油融解或凝固而改變比重,作為深潛與上浮時的浮力調節器。另有一說是腦油器官可能有類似透鏡聚焦的功能,與抹香鯨發射超音波有關。
自人類開始捕捉抹香鯨以來,鯨腦油就被視為重要商品,最初供作蠟燭,後來主要用於製造潤滑油。

虛幻的龍涎香
比起果啲已瀕臨滅絕的大型鬚鯨,抹香鯨既處境似乎好上許多,現今世上估計仍有幾十萬條抹香鯨,食物來源並唔係人類漁業既主要目標,而佢哋位於較深海域的棲地在汙染與人類破壞上也比較輕微。然而,捕鯨的後遺症已開始浮現。過去捕鯨者會選擇性的捕捉體型較大的成年雄性,雄鯨大量被捕殺的結果可能減少懷孕率並增加雌鯨、幼鯨群遭虎鯨攻擊的可能性;另外有研究發現抹香鯨族群之間的基因歧異度異常地少,原因可能也跟雄鯨大量被捕殺有關。今日對抹香鯨最主要的威脅是漁具纏繞與船隻的碰撞意外。
香港,2003年7月21日,一隻仍然在生既少年雄性抹香鯨被發現擱淺響西貢西灣。遊人同專家拯救無結果,漁護署獸醫最後為牠進行人道毀滅。屍體後來被拖至萬宜水庫西壩一空地埋葬,留待日後囉骨做標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