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


九龍一地,係香港境內中心,北連新界,南為維多利亞港,以獅子山大老山飛鵝山一帶嘅山脈為北界。東至鯉魚門,西至荔枝角,南為九龍半島之端尖沙嘴。西邊海面嘅昂船洲就喺行政劃分上成為九龍嘅一部分。九龍望南,對面海就係香港島。九龍全境係市區,同港島北岸市區遙遙相對。
直至2003年,九龍雖然只係得四十六點九三平方千米,但係就住咗香港三成人口。根據2001年人口統計,九龍住咗二百零二萬三千九百七十九人。迫夾嘅九龍,當中部份區份,更曾經長期位居世界人口密度榜首。
今日界限街以南嘅九龍半島,響1860年政府割讓畀英國,由香港政府喺行政上劃為九龍。到1898年,清政府再被迫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嘅土地畀英國,之後香港政府就將由界限街去到到獅子山等山脈之間嘅地方叫做新九龍。今時今日,除咗別義之外,「九龍」一般係指界限街以南嘅九龍半島加埋新九龍。

地理
自從1982年推行代議政制之後,行政劃分多以區議會選區為準。九龍就分為五區,分別係:
立法會選舉選區就以人口拼做兩個:

九龍城區
觀塘區
深水埗區
黃大仙區
油尖旺區(1994年區議會選擇,將油尖區旺角區併埋做一個區)
九龍東—包括黃大仙區同觀塘區
九龍西—包括油尖旺區、深水埗區同九龍城區 九龍 歷史
九龍名字來由未有定論,所以有唔少傳說。有人話因為北部有九條山脈形成九條龍脈,所以叫「九龍」,但實際嗰頭附近跟本就無九座山,呢個講法似乎只係風水佬穿鑿附會。
查實「九龍」呢個名一早喺1573年明朝嗰陣已經有,不過呢個講法係根據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勒文謨嘅《新安縣志》入面引述明朝舊誌嘅講法而嚟,所以未必係當代文獻,喺《新安縣志》卷八《兵刑志》第十二頁「寨船」咁講:
『明(朝)本寨舊有戰船大小五十三艘,汛地六處,各派戰船八隻分總領之。中哨船五艘,欽總統之。自萬曆十九年改設參將,陸續增至一百一十二隻,派守佛堂門外,淘濘、餓公澳、九龍、屯門、急水門、東西涌、餓公頭、赤灣、老萬山、浪白等處汛海』
由此可見「九龍」可能喺明朝已經出現。但查實「九龍」原本其實係一條村嘅名,叫「九龍村」,喺《新安縣志》卷三《地理志》第七頁「都里」就有「九龍村」,除咗「九龍村」重有「香港村」所以有人話香港島因為「香港村」而得名,而九龍半島就係因為「九龍村」而得名。
郭棐朱翊鈞做皇帝嘅萬曆年間,寫咗本粵大記,呢本書由1577年(萬曆五年)寫到1594年(萬曆廿三年)。

背景
因為九龍係香港市區嘅重心,交通一向好多發達,地鐵一開波就首先響九龍通車。荃灣綫觀塘綫東涌綫將軍澳綫都經過九龍。而九廣鐵路響20世紀初由尖沙嘴打通上廣州
唔同時九龍有唔同嘅主要街道。家下九龍中間最主嘅路係彌敦道,向西有長沙灣道,向東有太子道,重有好多其他公路。

沒有留言: